生长慢?成本高?只能做反季节移栽? 你真的懂容器大苗吗?
园林知识 948次 0人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4日容器育苗理念自上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长期技术探索与生产积累,一些企业已有规模化容器大苗生产,经营情况不错。
在景观提质背景下,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希望将苗木容器化栽培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高投资成本、高技术管理要求、市场认知误区等都在限制容器大苗发展。整体来看,国内大规格容器苗不如容器小苗生产技术完善、种植规模大、市场应用广。
“容器化是未来”、“苗木想精品化,容器化是关键”、“我们下一步打算做容器苗”、“我们计划大幅扩张容器苗的种植规模”……近年来,容器苗之风越吹越猛。
不可否认,“容器”早已从一个概念成为全国各地苗圃中的实物。那么,“容器苗”呢?
现状
我们都知道,容器苗是指苗木全程在容器中培养,随着小苗生长,采用逐年修剪、按期换盆、水肥调控、支撑防寒等管护措施,直到苗子达到出圃规格。
技术与管理方法是容器苗生产的关键。要培育一棵好的容器苗,需要做好选种、选场、支撑、防寒、水肥、基质、容器选择每一项技术。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苗子适用的管护方法也不同。
越精细,越复杂。国内熟练使用容器苗生产技术的企业非常少,大多是业内领军企业,比如浙江森禾、杭州园林、昌邑市花木场、海宁俄乐岗等。这些企业做得早并且够专业,从分布上看,南方多、北方少。
与现有的绿化市场相较,已有的容器苗数量实在不算多。在采访中,另一种关于容器的生产方式被频频提及。这是目前阶段大部分企业更愿意采用的生产方式。
他们将胸径8至10厘米的优质地栽苗移入容器。同样,选择合适的土壤基质配比、使用智能化设施进行水肥灌溉、采用专业的支撑与防寒保护。经过两年左右的容器化管理,苗子可以出圃。
不少从业者称,这是更具“中国特色”的容器苗。这样做的目的简单直接,保障苗木移栽成活率,提升工程效果。无论工程方还是生产方,也习惯将这类苗子称为“容器苗”。
“一万小时定律”说,一个人想从平凡到超凡,至少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努力积累。时间的积累,对容器苗来说同样重要。
去过意大利万木奇苗圃的人都对根系展览印象深刻。展示橱窗中,经过十年容器培养的苗木根系密密麻麻,十分发达。
容器苗的优势在于“根”。在容器内形成的根,根系更发达、须根数量更多、根活力更旺盛。
而“中国特色的容器苗”其实是“在容器中的假植苗”。地栽苗经过断根后,在容器中假植,通过容器苗的培养技术更好地促进须根产生,二次移栽时,不会损伤已形成的根系,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根的差异体现苗木活力的差异,也决定移栽时的修剪程度:容器苗基本不用修剪,容器假植苗要稍作修剪,假植苗的修剪程度更大一些,所以容器苗的移栽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根带来的差异远不止移栽效果一种。容器苗的用途,也不仅在反季节移栽一处。
完整发达的根系让苗木抗性与活力都好于假植苗,移栽后不易出现病虫害,寿命也更长。总体来讲,苗木品质更高。
“许多大树移栽后,经过两年的缓苗,长势也始终不如容器苗,归根结底在于根。”山东省农科院院长徐金光在分析苗木产业形势时不止一次提到:这是景观需求提质的时代,这是根、冠、干的时代。他的结论很直接,容器苗凭借根系的优势,在这个时代里一定会有所作为。
育苗周期
即使有诸多好处,外来的“容器”在我国并不好“念经”。
“费时费钱”是生产者对容器苗望而却步的原因。
很多人觉得,容器苗生长速度比地栽慢,容器化栽培浪费时间。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容器有控根、易移动等优点,但空间的确小些。要保证苗木在相对小的容器内汲取足够的养分并形成更好的品质,无疑对企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
朱明征是海宁俄乐岗苗木繁育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关于容器苗生长速度,他说:“通过选择合适的基质土壤比例、合理的水肥调控,可以保证苗木生长量。对于生长速度较慢的苗木,容器调控能显著提升其生长速度。”
毋庸置疑,生长速度也不能调得太快。理由很简单,大水大肥催出来的苗子谁都知道会有什么问题。俄乐岗公司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精确地将容器苗的长速控制在自然、健康的水平上。
朱明征表示,容器育苗出圃时间比地栽苗会多1至2年。这多花的时间,不是因为苗子长得慢,而是培育一棵健康、强壮的苗木的必经之路。
资金
有人喜欢先甜后苦,有人喜欢先苦后甜。容器苗就是先苦后甜。
每项育苗技术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其中,基质和控根容器是成本中的大头。
容器大小对根系形成起关键作用,太小了会“窝根”,太大了根型不饱满,所以必须在合适阶段换盆。以一株胸径2厘米的小苗为例,将其容器化培养成胸径12厘米的工程苗,期间需要更换4至6次控根容器。按一个控根容器500元算,仅盆器一项的投入就超过2000元,何况口径大些的控根容器价格远在500元之上。
基质与土壤的配比往往会影响根系形成。选择的基质不但要具备土壤提供土、肥、气、热的功能,还应具备轻便、理化性质易调、能及时快速输送养分等优于土壤的特点。从欧洲进口的基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每盆成本在百元上下。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都在探索更经济有效的基质。研究表明,用国内生产的草炭土、东南亚制造的椰糠等做基质,采用合理的比例,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市场环境
不能全怪生产者们不敢“放手一搏”。国内市场对容器苗的接纳和需求程度远未达到欧洲水平。容器苗在我国的生存环境也远没有欧洲舒适。这是双向的,产能不够导致需求不高,因为需求疲软而打消生产积极性。
其实,很多人早就呼吁加大容器苗的生产力度。比如昌邑市花木场总经理朱绍远,从2000年起就不断在各种场合、平台发声。在他看来,容器苗有很大需求,但现在20年过去了,生产者没意识到,许多应用者也没意识到。
“我曾与一位做工程的朋友聊天。”朱绍远说,“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工期缩短,反季节移栽任务很大。但假植苗已足够满足北方5月的移栽需求了。受项目预算限制,他们不愿意采购价格在常规苗两倍上下的容器苗。”
“如果甲方要求用容器苗或者设计师设计了容器苗,给了这个预算,那我们肯定会采购。”这位项目经理说。
相比而言,一些既有种植基地又有工程业务的企业更青睐容器苗。一是多业务加持,苗木自用成本降低;二是这些企业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容器苗可以显著提升工程品质。
北京京彩燕园生产的容器苗几乎全部用于自家工程,效果突出。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开始生产“双盆”容器苗,两个容器虽然成本更高,但苗木品质更好。“在保证工程效果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工程展示将容器苗的好处向更多人推广。”
在欧洲,家庭采购是容器大苗销售渠道之一,市场对容器苗的需求稳定。万木奇公司每年依据市场数据来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供需和谐。
与此相对应,国内庭院市场正在兴起,对庭院树健康、品质、状态的要求或将给容器苗带来更多机会。但庭院市场的发展态势未知,谁能踩到这个“点”上,也是未知。
建议
上述情况都决定了容器苗的生产者必须非常谨慎。想试水容器大苗的企业,单有雄厚的资金是不够的。
对此,各位采访对象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树种选择容器苗的高生产成本决定了附加值高的苗木更适合容器化培养,比如观叶、造型、进口苗木。
苗木本身的生理特性需要考虑。朱明征说,有三种类型的苗子更适合使用容器生产。
一是根系不够发达、难生侧根的。比如蒙古栎,须根少,是典型的“胡萝卜根”。断根后有利于促生更多须根,提升苗木活力。
二是生长速度不是特别快的。比如茶条槭、马褂木等。上容器后通过一些管理手段,可以提升生长速度。而桂花、红花檵木等因为本身生长速度就很快,所以没必要做容器苗。
三是树形难养的。比如红枫。红枫生长时容易偏冠,容器可以挪动的特点,方便红枫修剪,也方便对树木分级管理。
技术保障那些很早就投身于容器大苗生产的企业都坚信,容器大苗的使用将成为未来趋势,容器化栽培将成为苗圃的主流生产方式。事实也是如此,浙江森禾去年仅容器苗一项的销售额就超2000万元,高质量的景观需求还会继续扩大。
品质是容器苗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管理也将始终是容器大苗生产的重中之重。
现在容器苗推广不好的问题,很大程度在于生产者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配套,使一些所谓的“容器苗”没能展现应有的品质,影响了市场的判断,影响了销路。
掌握核心的容器苗生产技术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容器苗向前发展的关键。否则,再多的投入都将得不偿失。
产品结构与市场判断对容器苗来说,没能按计划出圃的容器苗后续的养护成本将持续走高。在万木奇,没能按时销售出去的苗子就直接销毁,这样损失比继续培养小些,也不会打乱生产计划。
据了解,一些苗企与多家地产公司合作,接受订单,部分容器苗按订单生产,比如滕头园林等。一些企业在多年积累的稳定客户基础上,根据需求动态逐步扩大规模,如江西金乔园林今年就将容器苗种植面积扩大了。
一位种植容器苗多年的生产者说,虽然市场需求存在,但还是要谨慎选择品种与确定规模,前期的市场调研必不可少。
记者感言:
十几年前,应用市场上“大路货”当道时,培育精品苗的人是少数。那时,人们说:“常规苗已经能满足绿化要求,何必要买那么贵的精品苗?”
此时此刻的容器苗,也许恰如彼时的精品苗。
不可否认,当我们有足量的精品容器大苗时,容器大苗的市场会随之改变。但要推动容器大苗的发展,不是生产者一己之力能实现的,还需要应用方真正意识到容器苗在未来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更多设计者、应用者将容器苗写进需求图纸中去。
转载请留下本文链接:http://www.huamurenjia.com/post/2616.html 花木人主编感激不尽!
- 上一篇: 大雪节气的农事活动指南
- 下一篇: 为什么你种的树质量差、寿命短?
欢迎评论。